德润堂俗称“千柱落地”。因规模宏大,有六百多根柱子,故被老百姓誉为“千柱落地”。建于清代乾隆年间,距今二百四十年左右。离东阳县城东门十多公里,藏在连绵不断的丘陵里。前几年还住着三十多户农家,一百四十来人。现陆续搬入新房,住户有所减少。村名“下石塘”,也有叫“陈落畈”,归今六石街道管辖。
“千柱落地”坐北朝南,建在一个又低又矮又小的馒头山背之前。四外平畴低缓,视野开朗。宅前池水清碧,爽风徐来,荷香沁脑,有几只紫燕低飞,啾声声,令人目迷神醉。宅旁田亩栊耕,禾苗葱翠,绿茸茸的似毯子铺向远处,颇有“远芳侵古道,睛翠接荒城”之意境。“千柱落地”以它粉墙黛瓦的素雅明净,与秀丽的环境形成了恬静、自然的协调和谐之美;以它层层迭落、纵横交叉的马头墙、似燕翼轻展,如马头高昂,与安谧的环境产生了动静的对比之美。
“千柱落地”面宽七十多米,总占地三千六百多平方米。五条纵轴,三条横轴,组成了双向扩展的棋盘式平面。严整规矩,脉络井然。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习惯是单一的纵向发展。符合当时社会宗法和礼教制度,便于尊卑、长幼、男女、主仆分别居住的明显区别。这种纵横单向发展的布局,等级森严,人为地制造差别和隔膜,使家庭缺少亲切温暖的气息。“千柱落地”双向发展,建筑密度高,用地省,家庭结构紧凑、融洽,凝聚力较强,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和心理效果。
整个建筑群有门楼、厅堂、厢房、耳房等大大小小房屋79间,均分布在构成棋盘形状的5条纵轴和3条横轴线上。如众星拱月,簇拥着中心3间大厅——德润堂而布置,构思别出心裁,大大小小的10多个院落,把众多房屋分割得井然有序。400多米长宽敞明亮的走廊又将全部房屋连接在一起,曲曲弯弯,即使雨天也可不走一步湿地。门窗上雕着各式各样的图案,有《薛刚反唐》、《兰珍盘夫》等戏曲场景。梁架、牛腿上的仙人走兽,轮廓线条生动丰富,稳重中富有动感之美。整座建筑构图紧凑,用地经济,功能齐全,日光充足,通风良好,真是巧夺天工,令人叹为观止。
传德润堂的建造与王乾章有关。王乾章系明朝云南布政司。当时,王乾章的太婆居住在王村。王乾章将银子埋在18个花盆中,再将花盆从京城运回王村。对此事,王乾章太婆并不知情。当时,距王村2公里的下石塘村,有一对夫妻起早贪黑靠做豆腐维持生活。女的经常到王村去卖豆腐,竟被王家的18个花盆吸引住了。有一次,王乾章太婆手头没有零钱,她就用两斤豆腐换回一个花盆。说也凑巧,那天天下大雨,路上很滑,她一不小心,将花盆砸碎了,竟发现花盆泥土中埋的都是金灿灿的银子!喜出望外的夫妇不动声色,日后几乎天天到太婆家卖豆腐,而且以喜欢养花为名,只要花盆抵豆腐钱……后来,夫妇俩就用这些银子,前后花了40年时间,在下石塘建造了“千柱落地”厅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