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宏内刊

GUANGHONG  PUBLICATIONS

精耕细作  专筑精品

GUANGHONG  CONSTRUCTION

广宏内刊

巧筑奇构话建筑(连载四):从明堂到天堂

发布日期:2010-07-17|作者:xxgl

巧筑奇构话建筑(连载四)

第四讲  从明堂到天堂

楼震旦

 

拜敬祖先是我国古代“礼”的主要内容。随着农耕社会的建立,人越来越离不开土地,离不开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,于是“礼”又引申为对天、地和五谷的崇拜,在拜祖之外出现了拜天、地和五谷,表现了古代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一种形式,是求得自然(天)与人之间的和谐的一种精神活动。

明堂是周代以下国家最重要的礼制建筑名称。在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治国思想的古代封建社会,明堂被称之为“礼乐之根本”,是各朝都要建的重要建筑物。古籍《白虎通》说:“天子立明堂者,所以通神灵,感天地,正四时,出教化”。为什么要将这种建筑物称为明堂呢?历来有两种解释。一种认为“明”的含义是“明政教”、“明诸侯之尊卑”,是明辨方位、时序等级的场所。另一种认为“明”的含义是说明堂周围空透,四向八达,四面对称,是明朗开畅的建筑物。前一种说法含有伦理的社会意义,后一种则有审美和空间的意味了。

古代明堂一般分为三类。第一类是坛。古人有“苍壁礼天、黄琮礼地”的说法,就是指要面向着天祭天,面对着地祭地,这样祭祀的仪式便要在露天的坛上进行。天有日月星辰,于是又有日坛月坛之称。另外还要祭“社”,社是土地之子,为了代表“土”的辽阔,要在社稷坛上放表示各个方位的“五色土”。根据五行学说,东方属木,为青色;南方属火,为红色;西方属金,为白色;北方属水,为黑色;中属土,为黄色。“稷”是“粟”的称谓,是百谷之长,故立稷神以祭之。“社”和“稷”加起来是农业,在农业立国的年代,社稷便是国家的同义词。

北京至今尚保留不少明清时修造的坛。社稷台按礼制在宫城的右边(今中山公园内),先农坛在正阳门南大道的右边,而天、地、日、月四坛则按照天南、地北、日东、月西方位来确定的。皇帝祭的时间、路线也有规定。《明宫史》记曰:“凡东至圣驾躬诣圜丘(天坛)郊(祭)天,并耕籍田,咸由正阳门出也”;“凡遇夏至圣驾躬诣方泽(地)坛祭地,即由安定门出也”;另春分祭日坛由朝阳门出,伏分祭月台由阜成门出,相当隆重。

第二类是祭拜祖先的宗庙。《释名》曰:“宗,尊也;庙,貌也,先祖形貌所在也”。就是说宗庙是放着祖先画像及牌位,供后人尊祭用的,古代对宗庙级别的规定是很严格的。《周礼》左祖右社中的祖,便是皇帝家族的宗庙,后称为太庙。老百姓的宗庙便是一般称的祠堂或祖庙、家庙。

第三类便是与周乐戚戚相关为教化而设的学校、辟雍等宣传教育建筑。这类建筑后来演化成许多形式,如国子监、太学,各地的府学、县学、书院等。由于孔子尊为教学的祖师,各地又建了许多孔庙,文昌阁、奎星阁等也应该列入这类礼教建筑。

礼教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建的,因此它的艺术形象就格外重要,平面、立面、方位、色彩、高度、层数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,赋予建筑物很鲜明的个性特征,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
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86-489年间,在代京(山西大同)建的一座明堂,上圆下方,象征天圆地方;四周十二户九堂,代表一年十二个月,而九为大阳之数,九九归一即天;室内设了一个圆形藻井,上绘星宿图,下边装有机轮,可以按月转动以应月令,使人在堂内能直接观看到星空的模型。一千多年前能以这样的科学方法来象征天空,实在是非常机巧的。

礼制建筑到明清的天坛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。天坛的建筑群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,平面接近正方形,但是北面(上方)的两角采用圆形,南(下方)则是直角,继承了天圆地方说的古制。墙内以南部祭天的圜丘和北部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,它们之间以长400米、宽30米、高4米的砖砌大甬道——丹陛桥相连,四周遍植柏林来烘托庄重的气氛。圜丘在天坛主轴线的南端,四周围绕两重矮墙,外墙平面圆形,内墙正方形,重现天圆地方说。两重矮墙四面正中皆开门,代表西向。坛为三层同心圆坛,坛面除中心石为圆形外,其余均为扇形,数量均为九九“天”数,排列符合“周天”360度的天象。各层台均围栏板,所有栏板、望柱、台阶数也为天数。在这一系列与天相关的象征语汇启发下,人站立天坛上,仰望苍天,与天相接的强烈感会油然而生。

祈年殿中心四柱,象征一年四季,外周十二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,再外周十二个柱又象征一日十二个时辰,总共二十八根柱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。另外圆形殿顶象征天,三重檐象征三阳。第一层檐青色代表天,第二层黄色代表地,第三层绿色代表五谷,合起来象征明堂秋享的内容,所以祈年殿原名“大享殿”。

1753年,乾隆皇帝改进祈年殿,殿下造三层白石台基名祈谷台;大殿三重屋顶全部改成蓝色琉璃瓦。在湛蓝的天空下,三层洁白的圆台托着一座比例端庄、色彩典雅的圆殿,特别是那三层光闪闪的蓝色屋面和镏金室顶,在造型、比例、色彩、构图等方面给人一种无比舒畅的艺术享受,一种完美、圆满、开阔、和谐、崇高的审美理想,完整地体现了人们对“天”的认识。

礼制建筑的另一个系统是宗庙,民间称宗祠、祠堂,是人们祭拜祖先的专用场所,具有议事、教化、集中的功能。皇帝的祖庙叫太庙,位于宫城的左边,明清故宫的太庙在天安门东侧,两重又高又厚的围墙包围着,内外墙间栽着大片高大的古柏,以造成庄严肃穆的气氛。

中国是一个尊崇儒教的国家,中国古代建筑中,祭拜孔子的孔庙也是分布最广、规模最大、体系最完整的特殊的宗庙。宋代以后,除孔子老家曲阜和京师之外,全国各地县以上的城市,都没有孔庙(也称文庙)。文庙之旁又附设学宫,京城称国子监,府级称府学,县级称县学,文庙学宫是封建科举社会的重要一环,这样孔庙又和古代礼制密不可分。

曲阜孔庙是历史最悠久,规模最大的孔子家庙,建在曲阜城西孔子生前的故宫之上。公元前479年,孔子逝世,第二年鲁哀公就将他的住宅改建成庙,岁时祭祀。汉武帝正式将儒家奉为治国经典后,将此改建成以拜祭孔子的庙堂,以后各个朝代都没有改变,一直不断地维修和改造,直到清末。在同一地点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,而且越来越兴旺,在世界上亦是绝无仅有的,不能不说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奇迹。

大成门内的院落是孔庙最雄丽壮观的空间。中轴线上的主建筑大成殿,面阔九间,下有两层雕石台基,重檐歇山黄琉璃瓦屋顶,是仅次于皇宫太和殿的重要建筑。殿前有宽阔的大月台,是历代祭祀孔子举行舞乐的地方。在正中甬道上,还点置了一座造型奇特的小建筑杏坛,相传是孔子先前讲学的地方。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的二十八根石柱,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瑰宝。前檐下有十根深浮雕的云龙石柱,每柱是雕刻两条盘龙,上下对舞,中间雕宝珠,四周云朵盘绕。后檐及两边十八根石柱为水墨线雕,柱为八角,每面线刻九条团龙,每根柱共刻龙七十二条,是古建雕刻中的精品。

书院是古代主要的教育研究机构,从“成教化”这点上看也应属于礼制建筑。而且书院都辟有专室供奉孔子或其他先哲的牌位,带有不少祭祀的意味。现为东阳工人文化宫的孔庙,始建于宋淳化年间(990-994),殿中有神龛供奉孔子牌位;东序东虎与西序西虎为先儒先贤牌位。殿后为明伦堂,堂后有尊经阁,为度藏经籍之所。左右为教谕、训导宅,宅下两斋,东日“时习”,西日“日新”。庙门东侧建奎星阁。庙门外为泮池,半月形,上架石拱桥,导山水九曲入泮池,名曰“文秀水”。泮池外是棂星门,门外为学前巷,南端有照壁名黉墙,上题“仰之弥高”四大字。

书院讲究环境的清净优美,所谓“静则生慧”、“钟灵毓秀”。比如北宋四大著名书院,除雎阳书院在河南商丘较少名山风景之外,嵩山书院在河南登封中岳嵩山,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外岳麓山下,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之中。南宋浙江著名书院有永康方岳的五峰书院、东阳郭宅北麓的石洞书院,都在风光秀丽的山水胜景之中。

开云在线开户/手机版/注册/下载/官网✦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浙ICP备17041697号-1浙公网安备33078302100838号